近年來,泉州城市建設日新月異,很多人把目光聚集在城市片區改造、商場寫字樓、文旅建設上,但是對于一個城市總有這樣一些項目,他們的建設周期長、投資大、看似與平常人的生活無關,但卻深刻地影響著城市發展和人民生活。
我們將這樣的項目的項目稱之為城市發展的基礎性項目,起著定海神針的作用,但往往會被我們忽視其所帶來的深刻變革。
今天我們就來盤點幾個深刻改變泉州的基建項目。
福廈高鐵
福廈高鐵可以說并不陌生,知名度也很高,但是很多人更多的把目光停留在福建沿海一小時生活圈的概念上。對于泉州來說,福廈高鐵帶來的是城市空間躍升式擴容。
高鐵不僅是現代社會更高效、快捷、舒適的通行方式,也是一條貫通人流、物流、資金流的“財富之路” 。
房地產市場向來有“高鐵一響,黃金萬兩”的法則,可見高鐵經濟如今已經成為房地產市場買房置業時顛撲不破的普遍真理。
作為福廈高鐵境內設置最多站點的城市,泉州依托福廈高鐵一下子設置了泉港、泉州東、泉州南三個高鐵新區涉及規劃面積超17平方公里,大大延伸的城市架構,形成的全新的城市開發格局。
環灣快速路
泉州環灣、向灣持續推進,城市面貌日益煥新尤其是幾大環灣交通大動脈打通各片區的“界限”串聯起板塊間交流海絲新城面貌逐步顯現。
在沒有地鐵之前,環灣快速路將會是泉州最重要的跨區聯動通道。
一重環灣快速路是串聯城市“環灣核心區”的主通道,和跨海大橋共同構成環灣快速閉環。目前,一重環灣快速路石獅段一期已完工,二期進入施工招標前期階段。
泉州市二重環灣快速路起于洛秀北部,經324國道跨洛陽江-萬虹公路-雙陽片區-朋山嶺隧道-高鐵泉州站-北峰片區-跨晉江進入江南片區-沿泉三高速公路走廊-高速公路牛山連接線-晉江行政中心-石獅-永寧鎮,全長約67.5公里。如今,該項目主要剩余晉江段、石獅段,全線18.4km,起點為晉江市和平南路,終點為石獅市石永二路。
▲泉州市二重環灣快速路晉江段效果
泉州市二重環灣快速路是“三灣九射五連”快速路網布局中的重要環線,建成后將使環灣各區域能快速、高效地連接在一起,并大大推動城市空間拓展與功能調整。
白瀨水利樞紐工程
今年年初,泉州白瀨水利樞紐工程C2標段正式開工,這意味著白瀨水利樞紐工程正式轉入大壩建設階段。
泉州白瀨水利樞紐工程是國務院加快推進建設的172項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項目之一,是列入國家發改委《贛閩粵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規劃》的重點建設項目,凝聚了泉州幾代水利人的辛勤汗水和努力付出,是一項惠及民生、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業。
該工程總庫容僅次于山美水庫,達5.44億立方米,以供水為主,結合防洪、兼顧發電,也為改善下游灌溉、生態用水創造條件,將滿足2030年泉州經濟社會發展的用水需求。
水資源對于一個城市發展有多重要不言而喻,大家只要稍稍關注一下最近臺灣干旱的新聞,就能明白白瀨水利樞紐工程對于泉州意義。
晉江國際機場擴能改造工程
1997年英國小說家詹姆斯·格雷厄姆富有傳奇性地預測:“機場才是21世紀真正的城市”。以機場為中心的經濟空間形成了航空關聯度不同的產業集群,這種新興的區域經濟形態稱之為臨空經濟。
在民航業界,流傳著一個“1:8效應”。就是說,如果能充分利用好機場資源,那么,一個機場的建設投入與產出之比可達1:8。
辦好一個機場,就像打開了一扇大門,它所帶來的人流、資金和信息,將對這個地區的產業升級和經濟發展產生難以估量的作用。
想想當年泉州人民排除萬難爭取來的晉江機場,是多么富有遠見!
2018年上半年,全球增速最快的20個主要機場中,泉州晉江機場排名全球第一,旅客吞吐量超過430萬人次,增長率為58.6%。2019年,泉州晉江國際機場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800萬人次。隨著機場吞吐量的快速增長,航站區、塔臺等主要安全保障設施日趨飽和。
2020年10月26日,福建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了關于泉州晉江國際機場擴能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批復。本項目估算總投資67610萬元,按滿足泉州晉江國際機場年旅客吞吐量1000萬人次、高峰小時旅客3450人次使用要求設計建設。
晉江機場的擴能改造是一個引子,對于未來的泉州新機場,我們依然要抱有期待。
泉州“港”
今年年初,省政府正式公布實施《福建省沿海港口布局規劃(2020-2035年)》,批準實施《泉州港總體規劃(2020-2035年)》。泉州港是泉州市先進制造業基地和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的重要支撐,將發展成為以內貿集裝箱運輸為主的現代化綜合性港口。泉州港規劃利用自然岸線約22公里。規劃有泉州灣、深滬灣和圍頭灣3個港區,下轄6個作業區。
在今年泉州公布的2021年重點項目中,在交通方面有26個在建重點項目,其中有關于港口建設的項目數量占了近三分之一,而入列省重點在建交通項目中,有近一半涉及港口建設。
因港而興,向海而生的泉州,港口的重要性同樣不言而喻。
除了海港,陸地港同樣做得有聲有色!
福建省陸地港項目2009年正式立項,并在晉江落地,成為福建省委、省政府研究確定的四大陸地港之一。更為奇特的是,這個項目打破了由國有企業運營的慣例,由民營企業福建陸地港集團建設并運營,開創了民營企業開口岸的先河。
至2018年,陸地港已經與廈門港等周邊11個外貿碼頭以及晉江、廈門、福州、深圳、廣州、武漢、鄭州等7個空港實現了直通。全年貿易總額突破55億美元,實現貿易額七連增,穩居全省第一、全國第二。
2020年1月2日,聯合國貿易便利和商務中心(UN/CEFACT)正式批復“晉江陸地港”國際港口代碼(CNJJD),標志著晉江陸地港正式納入國際港口體系,成為國際運輸“始發港/目的港”。
有些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遠沒有霓虹璀璨的城市樓宇那樣光鮮,但卻成為了支撐城市交通、能源、產業、商貿的重要支撐。特別是是對于泉州這樣一個經濟活躍的城市來說,他們更是經濟發展的助推器,城市繁榮的催化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