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話題,先從2008年那個夏天的那場盛會開始!
想必很多人對于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的煙火表演記憶猶新,對于從小過年放慣了二踢腳的小編來說,從央視直播畫面看到29個巨大焰火腳印騰空而起時,在腦海搜索出無數個華麗辭藻來形容這個宏大的場面,避免在長輩面前暴露出,雖已上了大二,但還很沒文化面目,脫口而出:
我X,好牛逼!
幸虧當時的解說員是全國人民十分喜愛的宋世雄老師,他的富有特色的尖銳音色掩蓋我的心虛。
“在震撼的聲響中,我們驚喜的看到,由焰火組成的巨大腳印,正沿著北京的中軸路,穿過天安門廣場,直奔國家體育場而來……”
29個焰火腳印,從永定門、前門、天安門、故宮、鼓樓這條北京的中軸線一路走向鳥巢!
中軸線,這個詞對小編來說可謂印象深刻。也讓小編記住了那個讓自己的作品點亮北京中軸線夜空的泉州人蔡國強。
很多城市,都有著自己的城市中軸線,那么,泉州城市的中軸線又在哪里呢?
在這個用千年歷史架構起來的城市里,它可以是是老泉州人記憶里無可替代的西街;是游客心里串聯起府文廟、關帝廟、清真寺這些中西多元文化的涂門街;是小編大學時各類商店標價對我們基本友好的中山路,還可以是是帶著女友買衣服訂新娘裝的打錫街、南俊巷,煌煌千年,滄桑巨變,每條街巷代表著泉州這個城市不同歷史時期的斑駁印記。
從泉州舊市政府出發,經過莊府巷、打錫街、九一街、豐澤街、穿過坪山隧道到達城東安吉路,這條東西向的道路則是小編心目中的泉州城市中軸線。因為正是它串聯起了中山路、南俊巷、溫陵路、田安路、刺桐路這些泉州人耳熟能詳的道路。
這條引導城市空間變局的現實中軸線,在不斷變化,牽引出了最近30年的泉州城市生長歷程。
1991年,原324國道(原稱福廈公路)泉州市區過境路段這個大家俗稱的“東大路”改稱為溫陵路。東大路得名于這條路位于城市東部,顧名思義,就是東邊大路,出了它就是農村。而它的改名,也正是因為泉州中心城區的東擴,它已不再位于城市的邊緣,因此用一個更有本土文化內涵的名稱,來取代原本單純的帶有方位指向型的名稱。
90年代初溫陵路
東大路的改名,讓這條保留了80年代以來不同時期建筑形式的道路,有了一個使命性的謝幕,現在,大家都知道,現在的溫陵路是泉州市區最重要的一條市政交通要道,處于城市的最中心,市區多條重要街道均與它相連。
在20世紀末,本世紀初,泉州剛剛奠定了省內經濟龍頭老大的地位,這時候,一股城市建設的雄心也在悄然激蕩,東大路(溫陵路)之后,泉州城市繼續向東,這段時間田安路和刺桐路兩線成為了泉州城市開發最為集中的區域。到2008年,這個區域在10余年間由田地變成房子,成為泉州最為繁華的商業街。
2008年田安路
由于刺桐路規劃采用的是左右車道分離式,將來的熱鬧只能是“通道式”的熱鬧,因此臨近的田安路在商業功能和商業優勢上進一步凸顯出來,當時這個地方僅賣家電的有輕工、永樂、國美、新華都等大大小小的賣場十幾家。2002年開業的新華都百貨豐澤店視為泉州“大商業”的開篇之作,它作為泉州中心城區絕對主力的地位一直保持到10年后浦西萬達開業。
也是在這段時間,兩大本土房企南益、和昌在豐澤廣場前拿地,也就是現在的南益廣場和皇族金融中心項目,無奈和昌地塊停滯,要不然這個地方是泉州唯一一個十字路子四個角都是有大型商業存在的地方。雖然泉州各個新區商業綜合體涌現,但是這個區域的價值時至今日已經不可估量。
田安路、刺桐路的開發階段,可以說是泉州城市商業補齊短板的重要時期。同時在住宅開發上,同樣呈現出多樣的變化,從早期溫陵路以西住宅都是都是老式樓梯房為主,到刺桐路沿線開發時,大多數變成的電梯房,高度也從5-7層,變成了20層以上的高層住宅居多。這個時期變化的不僅僅是建筑高度,更是泉州地產開發的視野。這個時期,這兩條屬于那個時代的中軸線上,集中了冠亞、萬祥、盛榮、力高、宏毅、福新、聯成、毅達等眾多本土房企。
2011年改造中的刺桐路
2008年之后,泉州城市跨組團發展升溫,安吉路、東海大街逐步呈現,同時泉州晉江也開始了跨江融合的第一步,南迎賓大道成為主要的聯通道路。而也就是在這段時期,泉州誕生了三個超級大盤,城東的中駿財富中心、東海的東海灣、橋南的百捷中央公園。屬于這三條道路的中軸線使命隨即開始了。
在小編看來,一個城市的中軸線絕不是固定,每個城市擴展階段都會誕生一條承擔串聯起所在階段的區域發展使命的道路。
相比于田安路、刺桐路集中開發的那個階段,這個時候跨區開發要解決的一個最大問題就是如何打破泉州人的心理地域隔閡,畢竟田安路,刺桐路還與老城區連在一起,城東、東海、橋南要翻山打通道,跨江過大橋,典型的農村外的農村,這三條通道承擔起了所在組團城市中軸線的使命,成為所在組團景觀、功能與發展的主軸線。
幾年前城東保利城品牌落地時,對自己的區位定義是豐澤街上,雖然它其實地處安吉路,但安吉路正是豐澤街的東段延伸,或許在保利看來,保利城的價值不僅對標的是城東,更是整個泉州的中心城區的價值體現。
道路要更寬、中間兩側均有綠化帶,沿線配齊配強公建配套,這個時期的城市中軸線,規劃目的性更強,魄力也要大。學校、公園、醫院一時間成為了沿線標配,10年后,大家看到了,泉州樓市最火,認可度最高的,恰恰是這三個地方。而在最近幾年,鯉城筍江路延續、安吉路洛江段、江濱南路鯉城段、晉江段,催生的眾多的樓市板塊,也與道路能夠實現對所在區域空間有效組織關系密切。
那么,我們現在所處的階段,泉州又有哪些中軸線涌現出來了呢?我們不妨從每個組團出發,梳理一下。
東海組團,東海大街無疑是之前十年的東海中軸線,隨著東海大街沿線基本成形,未來的東海將會持續向東,到達臨海臨江一線,豐海路一線將會成為東海片區新的城市主軸。
正如東海片區最大的推動者東海開發一樣,其項目也是從早期的和園、雅園、到御花園、門第,一路都在向海灣延伸。這一路走來,東海的房價也是從4000多到發展到18000多的房源比比皆是。豐海路目前沿線已經有法石、后埔、后渚三大片改項目,未來會展中心、安踏、達利等企業總部、廈門銀行、民生銀行等金融總部匯聚于此,更有上實海上海、萬科城市之光、香繽維港中心、東海灣門第等地產項目排布,前景可期。
城東組團,被認為是泉州的最宜居板塊,在安吉路上,海峽體育中心、泉州第一醫院、中駿世界城、城東萬達廣場、泉州五中單個拎出來都足夠分量,其房價的十年時間也是從7000多抬升到20000多的二手價格,可以說是泉州各版塊中居住價值屬性得到最大釋放的區域。
未來豐海路沿線、324國道沿線(北迎賓大道)都有機會成為新的開發軸向,前者占據城東片區本來就不多的最后沿江景觀一線,并有千畝南江濱國際社區待開發,其價值相信很多人都能估算的出;后者則是南埔山片區和快速通道帶來的大片區棚改,更有華僑大學這個金字招牌,同樣不能忽視。
洛江,不可否認,在早期是一個被邊緣化的區域,最大的原因就在于萬安片區太小了,缺乏延伸的腹地,更重要的是,國道南北開發的不均衡,讓國道以北是農村的老觀念十分固化。
在萬安片區之后,跨越國道往北走已成定局,這其中萬虹路已經成為未來陽江新城開發的中軸線,東側十八坎山周邊規劃有陽江學園,西側規劃有塘西學園,南益已經落地,千億房企恒大也已開發了兩個項目,萬安商貿購物公園正在積極推動,沿著萬虹路北移已經是洛江新城開發的現實需求。
江南,雖然在開發上稍微滯后城東、東海,但是其實它的起點并不低,從2010年后,區域開始,筍江路沿線更是布局了新天城市廣場、江南學園、中醫院等重磅配套,房價也從7000多到現在一些樓盤二手房報價達到17000多。
在筍江路、江濱南路之后,站前大道儼然成為未來新區開發的中軸線,早前幾年前很多人將視野盯在筍江路、江濱南路的時候,就有業界大佬指出,尚處于建設階段的站前大道才是未來的江南的價值所在。目前積極推動的站前大道西側棚戶區改造、田中片區改造、延陵片區改造均位于該中軸線兩側,并且項目進展明顯,吾悅廣場、恒興雙語學校落地,中南拿地,更為重要的是,目前江南片區目前能夠有住宅供應的兩個樓盤——世茂云璟、中南濱江銘悅,恰好處于江南站前大道南北兩端,相信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站前大道兩側將會是江南新區開發的重點。
北峰,可以說在今年前其中軸線并不明確,主要還是開發項目太少,不過對于現在的豐澤區來說,北峰卻恰恰是可供開發空間最大的區域。
站前南北大道通過黃龍大橋聯動江南,區域內最大的棚改項目西華洋片區改造正是沿著站前南北大道兩側鋪開,北側動車站,綜合交通樞紐加持,東側軟件園在旁,萬科落地、正骨醫院開建、培元中學選址,可以說,北峰城市中軸線十分明晰。
臺商區,從起步階段,東西大道沿線就是主要的開發戰線,從早期尊湖、鴻盛名邸到后來的陽光城翡麗公園,再到現在的檀悅、星河城,從單純住宅開發到現在兩個超級綜合體同時開動,房價從五六千到一萬二,也就發生在這短短5年間。
目前東西大道沿線沿線集中了海絲藝術公園、湖東學園、國際酒店等重磅項目,可以說這條區域中軸線價值還在持續釋放。而南北大道沿線開發相比于東西大道雖然稍顯弱勢,但是隨著貫穿南北與南北大道并行的生態連綿帶在今年建成,南北大道和東西大道將將聯動發展,類似于廈門成功大道、仙岳路田字格劃分島內功能板塊一樣,將奠定臺商區新的片區發展模式。
晉東新區,以陳埭為主體的晉東新區,開始跳脫出以來都是以鞋都路為主軸的發展路線,隨著晉江第二體育中心、鞋紡城、360畝景觀湖的陸續落地和海絲新城建設的環灣一體化建設的要求,將會把沿著雙龍路進一步東移,2018年內晉東片區土拍激烈,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可開發企業對于這個片區的高度認可,目前沿線潯興·華林春天、碧桂園萬順城央壹品、中梁榮譽城心首府、永隆華庭、百宏雙龍首府等眾多地產項目。
東海通道的推動將會是晉東片區發展重要機遇,屆時雙龍路將會成為晉東片區向灣向海,連接東海的主通道,成為晉江片區建設的新的中軸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