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14上半年“嗖”一聲飛奔而過,歷經上半年泉州樓市波詭云譎,歌猛進的樓市突然“陷落”,降價、救市、銀行限貸松綁等各種聲音不絕于耳,與成交的下滑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房價也逐漸開始松動,越調越上漲的定律習慣,逐步開始被一一打破。
購房者畏懼房價下跌 開發商以樓盤品質說話
記者走訪發現:泉州市購房者依然“活躍”,被視為泉州樓市購房力的“中流砥柱”剛需置業者,沒有活躍在買房的現場,而是潛伏在看房的路上。不少剛需置業者有購房需求,但卻遲遲不肯出手。大部分剛需置業者聲稱:“擔心房價突然下跌,現在形勢不太樂觀,萬一買貴了,就虧大發了,看大家都在觀望,也隨波逐流,跟著大眾走準沒錯。”
如果說,2013年買房還是買白菜一樣簡單的話,2014年買房則是進退兩難;對于購房者來說,買房置業似乎成為一個糾結的話題“買房怕降價”,不買房怕漲,這種左右掂量的難題,讓購房者們疲憊不堪。
近期,兩大品牌房企泉州萬科城和建發瓏璟灣互相調侃“誰屬泉州復式王中王”,引起樓市軒然大波,各大房企大咖紛紛攪入看似“調侃”紛爭中,宣傳方式無疑就是用品牌品質、實用等等優勢,奪取購房者的眼球,讓購房者按產品所占優勢去抉擇。
在多盤爭寵多愛的情形下,值得注意的是,去年這個時候開發商雖然推貨熱情很高,但多數以在售項目加推為住,而今年全新項目表現比較顯眼,一定程度上說明今年開發商在“金九銀十“的推盤量會相對于上半年要大一些,主要是受到上半年業績比較低給下半年施加壓力較大所致。
多盤首開熱銷 產品過硬價格實惠才是王道
樓市頻頻出現“低首付”、“婚房”、“抄底價”及“特價房”等促銷現象,開發商為挖掘購房者,也是使上渾身解數,花樣百出營銷手段吸引部分購房者提前入市。在市場低迷的情況下,各大營銷中心日均來訪量明顯下降,除了熱點人氣盤還能些許帶動看房的人,其他營銷中心大概只能對著購房者直呼:你若看房,便是晴天。
從當前樓市需求看,誰能最大限度地爭取到剛需客戶,就能取得更大的銷量,而變相優惠降低入市門檻,對爭取購房者是非常有力的手段。如今,樓市確實不太穩定的情況下,東海泰禾廣場首期產品開盤,近360套頂級SOHO辦公不到1小時被搶購一空,以抄底價9988元/㎡再次創造逆勢熱銷的佳績;9月7日,位于惠東地區全封閉高品質住宅區-裕福國際城,首開1#樓及3#樓,不到兩小時137套房源,完美售罄。
東海泰禾廣場 開盤現場
裕福國際城開盤現場 購房者填認購單
現如今樓市確實不太穩定,但部分樓盤想借助“調價”沖擊銷量,潛在購房者就會心存疑慮,是不是產品有問題或無保值的潛力;開發商只能對外宣稱漲價,以顯示對自己產品的信心和認可。需謹慎提醒購房者:“價格的漲跌最終是遵循市場規律的,房價不可能無休止的漲或者跌”,買房更重要的是看產品的品質,價格實在,趁早下手為好。
樓市盛行產品創新 開發商卯盡全力沖銷量
自2010年,住建部曾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房地產市場監管完善商品住房預售制度有關問題的通知》,規定房地產開發企業應將取得預售許可的商品住房項目,在10日內一次性公開全部準售房源及每套房屋價格,并嚴格按照預售方案申報價格,明碼標價對外銷售。取得預售許可證后未按規定時間開始預售,是什么緣由呢?開發商不去申領預售許可證,冠冕堂皇理由又是為什么開脫呢?
樓市雖進入傳統銷售旺季,卻發現不少開發商開始放慢腳步,毅然走上“產品創新”的道路。究竟“好房子”的標準是什么?對于這個問題,每個人心目中都會有自己不同的答案,是如《紙牌屋》那句經典臺詞所說的“位置就是一切”,還是具備成熟、完善的生活配套,或者是戶型合理,采光通風俱佳,再或者是擁有無限的升值空間。
購房者參觀泉州星光耀廣場樣板間
在這“金九”銷售旺季中,開發商大改路線,為吸引購房者的目光卻是拼盡全力,而對于泉州房地產企業來說,都是一個全新升級的契機。據業內人士透露:因為購房者大都處于觀望態度,導致蓄客不足,而整個市場從賣方市場轉變為買房市場,為了沖刺年底交上一張滿意“成績單”,就需從產品改進創新著手,去迎合購房者的需求。
當前,開發商和購房者角色互換,購房者的自主權逐步穩升,而開發商必須讓購房者認可產品才能更好的把產品銷售出去,只為下半年交上一張滿意的成績單。
(海西地產網 張喵喵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