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是南安市傳統行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已初具規模,但當前整個市場較為混亂,個體戶居多,缺乏統一化、規范化發展,在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的同時,也隱藏著嚴重的環境問題。
深諳此理,為推動南安市再生資源產業鏈發展,改善市場環境,助力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海西再生資源產業園建設項目應運而生。
據悉,福建海西再生資源產業園總占地5029畝,計劃總投資85億元。2013年9月成功躋身國家第四批“城市礦產”示范基地。它究竟是怎樣一個項目,與其它的項目有哪些不同呢?帶著疑問,記者走進了海西再生資源產業園,親身探訪,揭開神秘面紗。
突破模式,整合發展
走進園區,各項工程緊鑼密鼓的進行中。園區負責人告訴記者,海西再生資源產業園在整體規劃上遵循整合發展、產業集群的方針。園區內規劃有廢塑料加工區、廢金屬加工區、廢橡膠加工區、廢家電加工區、廢五金加工區、報廢汽車拆解區等,攬括各門類。擬將項目周邊相關的再生資源企業,如塑料廠、廢銅加工廠等引導入園,形成資源共享,污染共治,統一管理、監督、指導的規范化、規模化園區,真正帶動周邊經濟發展。
與傳統單一經營機械加工或塑料加工的模式相比,海西再生資源產業園的規劃更具前瞻性與先進性,覆蓋面廣,貼近當地實際,更符合當前再生資源產業發展需求。而從用地與投入方面,海西再生資源的集群化發展思路,可以實現眾多資源的共享,有效節約了土地和資源。
前街區+后園區,雙核驅動
海西再生資源偌大的園區,如果僅從事單一的生產、加工,難免顯得有些單調。園區負責人告訴記者,整個園區擬建設成為“覆蓋廣、效率高的專業回收網絡體系和集分揀、拆解、加工、交易、資源化利用、無害化處理為一體”的完整產業鏈的產業園區。
他表示,在整個園區5029畝的產業集群中,規劃了10萬平的交易市場,主要由13幢3層的有天有地店面組成,開啟“前街區+后園區”的雙核驅動模式。入駐企業不僅可以在園區內生產,亦可通過交易市場向來往的客商展示和銷售自己的產品,打造一個專業化的大市場。而這樣的園區格局在目前是極少見的。
此外,10萬平方的綜合型交易市場,配套綜合商業廣場、行政辦公中心、研發中心、培訓中心、大型停車場等,匯聚時尚購物,精細辦公、休閑娛樂于一體,形成一個多功能、一站式的國際極商圈;加之園區雄踞大南安幾何中心,坐擁立體化海陸空交通網,為園區招商引流奠定了雄厚的基礎。
負責人還告訴記者,目前園區內交易市場已進入開盤倒計時,有意向的客戶可提前預約享受優惠。(咨詢熱線:0595-26681111)
首創進出口檢測,加力發展
近年來,再生資源行業受到國家扶持,蓬勃發展,但眾多企業在規范化發展的同時,卻遭遇瓶頸,未能實現預期的盈利,究其原因主要是生產原料來源受限。
園區負責人告訴記者,為幫助入園企業解決以上問題,園區內擬規劃建設商檢辦公大樓、海關監管區、檢測中心等,園區內可進行各項檢測,為需要的企業提供固體廢棄物檢測服務,也為交易標準提供行業認可的交易依據;此外,海關監管,對進出境運輸工具在境內的運行路線、加工貿易進口貨物的加工、存放區域等進行監管,方便進口原料的引進,為園區企業解決進口原料問題,為業內首創。
與此同時,園區內設有專門的服務中心協助入園企業辦理各項證件、申報各項專利,進而享受國家的優惠政策。引進銀行、投資機構,幫助入駐企業解決資金短缺問題,加快發展。
海西再生資源產業園,一個“錢途”無量的再生資源項目正在崛起。千畝占地打造行業航母,實現品牌價值!
(海西地產網 吳淑惠輯)